紫夏廖浅

第六十一章 今日受伤战场才能活命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紫夏廖浅】地址:briefpsychotherapies.net

我怎么知道?

周卫国苦涩笑了下,他不想回忆那一年的激烈血战。自己一个连上去没有十五分钟就剩下了几个人,庙行一战,补充上来的新兵几乎报废。师长肠子都给打出来了。

“32年,我在庙行和他们交手过。”沉寂了片刻,周卫国恢复了神色看了下三人开口道。

三个人一听周卫国居然跟日军在庙行打过,几人的眼神顿时那眼神充满了敬意,他们怎么会不知道,那场战斗打的很激烈,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肉搏,师长都亲自上了战场给打进了医院。

“营长,你……”周瑾咽下唾沫的指了下周卫国。

周卫国耸耸肩;“我当时是88师独立旅一团一连长,只是后来我去了军校,这些陈年往事,也没在提及了。”

胡勇一听周卫国这经历,他哎了声也不顾忌什么道;“营长都说到这了,我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实话实说,打不过,他们太强了,训练和吃的都比咱们好,我们的体力和刺刀是一个硬伤,一对一,打不过。”

胡勇提到了关键,吃的不行,体格不行,对方是一直针对性的训练,自己一方却没有注重这些问题,一旦遭遇拼杀,以当前一人对着一个稻草人的训练方式,非得丢了命不可。

“改训练方式,从明天开始,不要给我捅稻草人了,一连二连三连给我真刀真枪的打,告诉弟兄们,训练会受伤,但总比在战场上丢了性命要强,另外,传达下去,拼刺要分组,要三个人形成一定配合默契,只有相互之间配合,和日军拼刺,才不会丢命。”

三打一才有获取胜利的机会,也是最能保护自己的方式。当然,就这,还是有可能,而不是肯定。

自己可不愿意见到当年那种没法子只能让人家捅从而让其他兄弟下手的那一幕,也不想见到无奈下和日军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的一幕。

“去办吧,我会去找团长多给予我们一定的医疗用品,用于我们训练增加的伤员。”周卫国说完指了下三人补充道;“你们放下其他事,先给我将拼刺这改过来。”

师部。俞师长才开完会回来,冯副师长就拿着一张条子递给了俞师长敲了下;“签条子吧。”

什么条子?俞师长有些不解的看了下,医疗用品提取单。

他看了下有些不解放下了单子;“不是才发下去没有多久嘛,怎么他们又……”

冯副师长苦涩笑了下惬意坐在了一边;“你挖过来的周卫国简直是疯了,直接让他三个连的人进行真人训练,操起跟步枪一样长短的东西就下手,而且还搞了个三人协助,他那天不去医疗处趟十几个呢。”

俞师长听完后,仔细思索了下的他直接签署上自己的名字又让指了下身边副官;“去,从师部调几个医疗人员过去,给我协助他们治疗。”

“你好像并不反对他这么训练,这毕竟是有受伤的。”冯副师长听他这么安排,不解的起身来到他跟前双手按在案桌上问了声。

俞师长将手中茶水灌了两口抬眼;“我要不是顾忌太多,我早他么这么训练了,你没和日军交手过,日军的拼刺是真他么的厉害,当年老子们平均三个人甚至是更多才能换他一个。那家伙明显就是将这一点记住了,他三人编制互相配合以及当前真刀真枪的训练虽然会造成士兵受伤甚至是伤亡,但是,这他么总比在战场上丢了命的好,我没有理由不支持他。”

冯副师长一听敲了下案桌将脑袋往前探出;“要不,全师推广。”

全师推广?俞师长叹息了声;“来不及了,上海那边已经在昨日展开进攻了,我部恐怕也会去上海。”

师部鼎力支持,让周卫国放开了手脚。此刻的他,正在操练场上拿着一杆步枪对围坐在周围的士兵讲解如何拼刺能迅速将敌人挑翻在地上以及日军的拼杀要点。

“你们都看好了,日军一旦和你面对的时候,定然是利用他的刺刀长度优势将手往后,等你过来就会猛然探出,你要是速度反应不快,躲不开,就算是歇菜了。”

周卫国拿起步枪做出动作。士兵看的是精精有味,但是也有人露出了不相信。一个抱起步枪的士兵看了下周卫国;“营长,日军真有这么厉害嘛?”

真有这么厉害嘛?恐怕是在场人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

周卫国嗯了声将枪收起来笑道;“问得好,日军是不是有那么厉害,那么今天我就让你们看一看。”

士兵这两天是有一定怨言的,说训练强度过于狠毒,自己不体恤士兵,这事,三个连长都提到过,只是自己没时间,今天,他恰好有时间,也正好将这事给处理掉,让这些士兵知道,今日这般不体恤你们,其实就是为了在战场上救了你们。

现在训练怕受伤,今后战场就要丢命。

周卫国指了下胡勇;“他的本领如何你们知道。”士兵的默认让周卫国丢给胡勇一杆步枪;“将我当成日军,来。”

胡勇不明白周卫国要干什么,但还是拿起步枪冲了过来,很可惜,胡勇的勇猛在周卫国的接连躲避下,反而还给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无敌冠军侯 寒门崛起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大明流匪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下乡大东北,知青靠刺绣风靡全村